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根深业茂

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最爱红楼:【转】从咏白海棠到咏柳絮看宝姐姐和林妹妹  

2009-07-13 21:16:04|  分类: 红楼解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春将尽,万条柳絮垂杨,丝丝如歌,丝丝若画,丝丝蕴涵诗意。湘云便即兴填了柳絮词。林妹妹的词是这样填的:

  粉堕百花州,,香残燕子楼, 一团团逐对成球。

       飘泊亦如人命薄,,空缱绻,,说风流.。

       草木也知愁,韶华竟白头!

  叹今生谁舍谁收?

      嫁与东风春不管,凭尔去,忍淹留。

众人看了,俱点头感叹,说:“ 太作悲了,好是固然好...... ”

从《咏白海棠》时代到《咏柳絮》之时,宝黛之间的爱情经历一波三折,越发难了。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,她已经感觉了这一点。在词里,她更无奈更伤感地感叹那些堕落的花儿,  以花儿凋零的比喻自己的命运,用“百花州”、“燕子楼”中西施和关盼盼的典故叙述自己孤独凄凉的心境。

“一团团逐对成球. 飘泊亦如人命薄, 空缱绻, 说风流.”

事态的发展已经是自己不能掌控的了的,就如同这一团团飘泊的柳絮杨花,就如同多蹇的人生,无论你曾经怎样风光过,到头来也摆脱不了“凋零与飘泊"的命运,只空留一怀愁绪而已。

万般无奈之情,跃然纸上。

草木也知愁, 韶华竟白头!

叹今生谁舍谁收?

嫁与东风春不管,

凭尔去, 忍淹留。

草木不是没有感觉,也有愁,它也有情,那一季的枯荣盛衰恰似它心理的写照,当着青春滋润的时候,便蓬勃葳蕤,当着衰落彷徨的时候,便枯萎憔悴。人生何尝不像这飘扬的柳絮?缥缈不定,无人收舍,春风自顾吹,哪管它的起落和飘零,既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,那就随它去吧。

”忍淹留”,这个忍字,既是不忍,又是无奈,更是决绝。

是的,不要挽留,随它去吧!

这个极美丽聪明,极有才华的女子,这个贾家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外孙女,贾宝玉的心上人,这个在红楼梦那个年代极时新“亲上加亲”即宝二奶奶的头号种子,在宝钗,那个曾经朝思暮想入宫不成,后来瞄上宝二奶奶位置的女子的强烈攻势下,终于累了,身体垮了,泪也干了,心力交瘁不堪了。

此时的黛玉,这个对宝哥哥情深意笃的女子,一生的眼泪为宝哥哥而流,一生的诗歌为宝哥哥而作,为他死,为他生. 她已经再没有力量去抗争了,任凭怎样,“东风”是不管的,她也只能“莫怨东风当自磋”。也只好“凭尔去, 忍淹留”了。

相反,宝钗的心境却与黛玉的大不相同,她已经用“农村包围城市,最后夺取城市”的战略方法,稳操胜券了。

无论是宝玉身边的丫环袭人,贾母身边的丫头鸳鸯,还是王夫人,王熙凤,上上下下,里里外外都是她的人了。从小恩小惠时的送“戒指”“小玩意儿”,到包园子时的优惠政策,让贾家许许多多的下人得了好处,由此丝丝环连,简直惠及千家万户,哪个不称颂感念宝钗,哪个不希望未来的宝二奶奶是宝钗?更有“点戏专门点贾母喜欢的,”在贾母面前那些“在巧也巧不过老太太!”等。因此,贾母便有了这番话,说全家所有的姑娘包括三春,更包括林妹妹,都比上宝丫头。而王夫人更是对美丽的女孩子讨厌至极。她是极喜欢钗袭一类的。何况她又是宝钗的亲姨娘,。。。。。。

所以宝钗在《柳絮》词里的语言形容便于从前的《咏白海棠》大不相同了,她不需要“珍重芳姿昼掩门”那样惺惺作态了。她已经感觉到万事俱备了,她要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 了。

       白玉堂前春解舞, 东风卷得均匀.

  蜂团蝶阵乱纷纷. 几曾随逝水, 岂必委芳尘.

    万缕千丝终不改,任他随聚随分.

    韶华休笑本无根,

    好风频借力, 送我上青云!

是啊,东风多么善解人意,看那柳絮舞的多么惬意,如蝶舞蜂飞。几曾低迷,几番波折,一任你时而聚散  时而离分,千丝万缕  我终是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,初衷不改,最后还不是“好风频借力, 送我上青云!”了吗?

这词,这语言,这气势,如何让你能想到会是出自那个曾经低调而稳重的宝钗之手呢?

     “珍重芳姿昼掩门,自携手瓮灌苔盆.

  胭脂洗出秋阶影,冰雪招来露砌魂.

  淡极始知花更艳,愁多焉得玉无痕.

  欲偿白帝凭清洁,不语婷婷日又昏”

如果说,在咏白海棠里,宝钗紧闭心门,深藏不露,“珍重芳姿昼掩门”“不语婷婷日又昏”是为日后的“好风频借力, 送我上青云!”,那么她就要如愿以偿了。她的得意之情便也跃然纸上了。

这首词,和黛玉的词意又是全反。与几年前的“咏白海棠”形成明显的反差。叫你不得不叹服宝姐姐的利害!

叹服之后,更多的却是:为那个多情多才的林妹妹惋叹,伤感、落泪、然后无语又无语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2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